期刊封面
豆瓣8.7分,国外这部电影,搞笑到你可以从头笑
提起1980年代的中国,好像还连彩色电视都没有。在广大农村,甚至大多数人家连黑白电视都没有。
印象中要看电视,就要去生产队看大队的电视。
所以每天到了六点钟,生产队放电视的磨坊里就挤满了人。
对,你没看错,就是磨坊。白天给老百姓磨面粉,到了晚上,这个到处是面粉微尘的大空间,就成了社员们的天堂。
这就是1980年代中国许多农村的景象。
同样是1980年,国外有一部电影,却在批判钢筋水泥的现代文明。
这部电影,搞笑到你可以从头笑到尾,但是却又深刻得让你时不时停下来反思自己的人生,反思文明带给我们的究竟是好还是坏。
这部电影就是加美·尤伊斯编剧和导演的电影《上帝也疯狂》。
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.7分,豆瓣显示好于97%的喜剧片。
这样一部电影,即使放在今天来看,仍然算得上人类影史上最经典的影片之一。
就像《电影评介》评价的:“这部影片融合了几乎所有优秀电影所需的元素,如文化冲突、宗教冲突、文明冲突、政治冲突、爱情、友情、大自然、环保等等,以至于多年后观众仍能通过影片幽默与讽刺手法淋漓尽致的运用,引起对人类现代文明和原始社会的对比的巨大反思。”
说起搞笑,这部电影几乎一会儿一个笑点,笑得你根本停不下来。
尤其是第一部中,男主角主要负责搞笑。
男主是一个动物学博士。他自己看起来一板一眼的,挺严肃,但把观众笑得够呛。
受牧师委托,开着一辆没有刹车,车门也坏掉的破车去接从纽约而来,来非洲支教的女主,一路上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洋相。
女主到来后,男主的搞笑更是没有停过。明明想追求人家,但是每次都在女主面前,出一堆的洋相:跑到教室去找人家,结果一进教室就被讲台绊倒,好不容易爬起来,才发现自己居然在众目睽睽下,钻进了女主裙子下面,……
总之,这部电影的搞笑,可以说非常轻松诙谐,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观众,都能够快速看进去,然后笑个不停。
《上帝也疯狂》还有一大看点,就是对非洲大草原生态环境的展现,以及对当地黑人土著——布什曼人生活的描绘。
电影一开始,就是广袤的非洲大草原,各种动物,狮子、羚羊、大象、长颈鹿在这片土地上悠哉悠哉地生活,乍一看还以为换台到了动物世界。
展示完非洲大草原自然风光后,接下来,镜头一转,就出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著居民。
即使人类早已进入文明社会,可是这里的居民,依旧过着最最原始的生活:大人小孩光着身子,只用一小片兽皮遮挡住全身的重要部位。
他们吃野果,猎取草原上的动物食用。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,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个不需要水就可以生存的种族——他们从植物的根茎中榨取水分。
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片远离文明的土地上,他们几百年来跟大自然,跟动物界和谐相处的智慧,都得以保留。
他们可以凭着嗅觉找到某种动物的痕迹,他们可以光着脚在非洲大草原上跑上一天一夜;相比现代人,他们有着最低的物质欲望。
除了处处轻松幽默的搞笑,除了对非洲大草原土著居民布什曼人生活状态的展现,这部电影,还有对现代文明的反思。
在高楼大厦,钢筋水泥中逐渐迷失自我的现代人,每天的时间被割裂成无数个碎片,忙忙碌碌,却最终离健康的身体,内心的平静原来越远。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,是一个个疲惫不堪,充满迷茫和焦虑的灵魂。
这样的片子,在各行各业内卷严重的当下再看,越发佩服导演的前瞻性和洞察力。
电影中提出的这些问题,或许也正是我们今日所面临的问题。
《上帝也疯狂》这部电影,从非洲大草原上的原始土著布什曼人、政府军跟恐怖分子的较量,以及来自现代文明的男女主人公三条线同时展开,最后巧妙交汇在一起,碰撞出出一个个令人捧腹的搞笑场面。
幽默诙谐,但又充满人文关怀,充满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。
说搞笑,绝对算得有电影以来最搞笑的电影之一。说深刻,在1980年代,就开始了对被钢筋水泥,高楼大厦异化的现代文明的反思,可以说电影中探讨的主题,即使现在看来,依然充满前瞻性。
文章来源:《电影评介》 网址: http://www.dyp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210/1894.html